今年两会上,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,这一酝酿多年的规划,如今仍在完善之中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上,与会专家与业内人士认为,这是中国工业奋起直追的好机会。
作为制造业的强国,德国政府提出的“工业4.0”战略,在不少专家看来,与“中国制造2025”殊途同归,都是瞄准了新一轮的制造业革命,将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深度融合。
“中国有着独特的优势,我们是信息技术创新大国,也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国,这次机遇如果能抓住,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以往工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,创造一个弯道超车的奇迹。”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表示。
“通过制造产品,再把它们卖给外国人,中国使自己乃至世界经济脱胎换骨。1990年,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还不到3%,如今已接近25%。全世界80%的空调、70%的手机以及60%的鞋都是中国制造。”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今年3月14日以封面报道点赞“中国制造”。
“我们提出来工业的新目标,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,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。”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认为。
在看来,未来至少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。一是在新的制造业要求下,劳动力素养要提升。“以前初中毕业就可以从事低端制造业,但是在‘中国制造2025’的要求之下,有些岗位甚至大专生都不能胜任。”二是劳动力需求会减少,这样会带来可能的就业问题。
“数据表明,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。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认为,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尤其需要在理念上树立“协同”和“共享”的意识。他认为,过去中国人做事不太习惯分享和协同,但在面临世界制造业的竞争压力时,需要学会在协同中找到各自的利益和增长点。
“总理提出‘中国制造2025’之后,虽然具体的方案还没出台,但是全世界都在期待了。”熊群力认为,除此之外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“互联网+”等,都在表明一个新的工业时代正在来临。
事实上,一些变革正在发生。据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博乐仁介绍,他们在成都和上海的工厂,在打造数字化企业的目标之下,已经在实现加快产品上市时间,自动质量监控等多方面实现突破。而在中航工业武汉的工厂,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员工,在新的理念之下,只需要1000多个。
“中国很幸运,在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,迎来了这样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、副主任陈清泰认为。(记者刘少华)